中学时代学习物理,我们学过的压强公式至今仍记忆犹新:压强=压力/面积(P=F/S),其中“S”越大,在“F”一定的情况下,“P”越小。这对我们写公文也有着很大的启示。 1 v: D U5 Y- e5 D
- h4 e% l3 @5 A我们写公文常常面临“老虎吃天,难以下口”的困境。满脑子都是材料和内容、要求,写作创新到底从哪里下手才好呢?上述压强公式启示我们,切入口一定要小,把文思集中于一点,就可以势大力沉,不断地往纵深掘进,如此一路穷追猛打下去,便能够挖掘出不一样的瑰宝来;反之,如果遍地开花,不仅“P”越来越小,力不从心,也抓不住重点,笔锋难以汇聚。如此的创新,即使有新意出来,也是生搬硬套、七拼八凑、搜尽枯肠来的创新,终将与“自然”渐行渐远。
1 `9 s- Y- E) K8 x; u( B2 d& \1 E& y% ?3 Q3 Z* o6 n8 j
“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”。在“有技巧”中看不出技巧,这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,正所谓“大道至简”是也。过去听说书有句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话: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”我们无须脚踏“铁鞋”四处搜寻,我们只要抓住一个很小的切口,全神贯注,千凿万击,即可“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,悄焉动容,视通万里;吟咏之间,吐纳珠玉之声;眉睫之前,卷舒风云之色”而达到“悠悠乎与灏气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与造物者游,而不知其所穷”的境界。 ! c6 R( g5 [5 r
, Q) O i8 p' z! e一、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。写作时,如果我们着眼点抓得准,就找到了一个宛如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“出水口”,灵感之泉猛然间汩汩而出,“凝神结想,一挥而就”,不为难也。例如: ' r+ D/ O U( Y" z8 H6 O
' \! Z% F* } o9 u0 {; t+ W; ^【例1】我为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添风采尊敬的各位老师、同学:大家上午好!光阴似箭。转眼间,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之书,我们已经翻过去三分之二。在这两年里,如果要我挑选一种最令我关注的现象,这就是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。在广大师生的辛勤浇灌下……我一直认为,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,绝不是赶时髦、求形式、凑热闹,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……体现着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……必将帮助我们实现一个最佳的学习效果,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。
. U5 K1 o$ ?: A) O E
9 k9 h1 J5 t* U2 F6 ?5 q i! |然而,在我看来,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,作为一个组织化的学习机制,还未能释放它最大的潜能。主要原因有三个:第一是学习目的性不够。
( I$ u6 X# z0 R. { G7 s8 O! g
) M$ c! @2 x" k" k) ]第二是学习的传递性不够。
* o/ o+ a# t8 d* p& T1 P" n# [
$ s9 ]6 Y9 M! ?# @第三是学习的组织性不够。
9 r: ^5 ^2 \% t# j( z. Q: ]9 h$ H0 n" `. i
同学们,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将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学习生活,终将成为我们心中一道美丽52秘·书·天·地2017.8(下)的风景和一个永恒的记忆……作为“××学习共同体”的一员,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。一是树立共同目标。二是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三是制定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。四是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。
. @( W3 o) w1 Z# z' \; \, h0 F' J( h' |6 w, ~
“例1”是笔者辅导一位学生的国旗下讲话稿提纲。正如文中所说,“学习共同体”的目的是“学习”,方法是“共同”,而“共同”正是文章写作的“切口”,一层层深挖下去,作者列举了三个阻碍发展的原因和增添光彩的“四个共同”的做法。唯一不足的是,在共同体中,如何“学习”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。
9 y1 X/ S8 ^# a% f: w l, E9 G5 t Q
二、“淘尽黄沙始到金”。在“黄沙”和“黄金”中,“黄沙”是占绝大多数,“黄金”是微不足道的极少数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”同样的一个内容,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,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。如何从最多数中找出最少数?这就要抓住一点,不断向纵深掘进。在公文写作中,有时一个好的角度,往往能起到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作用。例如: 8 p. u, }. I5 r( V& }/ x. |0 k8 R
2 R- g* [: B! N# p+ \& J* m【例2】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市委提出了九个专项行动,其中,“贴心环保”是××亲自提出来的……“贴心环保”不单是一个口号、一个任务、一项活动,而是针对当前新情况、新问题提出的“环保工作究竟为谁管、靠谁管、怎么管”,这一带有根本性、方向性的重大命题。 , o n( |3 p; s
: [7 B. {6 f3 e( E2 ~1 S
为了深刻领会“贴心环保”,正确全面把握其内涵,局党委联系实际,结合学习市委有关会议和××重要讲话精神,对杭州环保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和反思。这些年,安保部门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市、区两级共同努力,实施了××、××、××等一系列举措,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,让群众得到了实惠,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,如……都取得了明显效果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梳理了环保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,并进行了深刻反思,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好事、实事,但群众还是有不少意见,每年的综合考评难以赢得高分?为什么环保干部职工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地干,总觉得回报不成正比,不仅被管理者有时“不买账”,甚至得不到周围群众的认可?为什么环保投入越来越大,但很多热难点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,执法冲突、失控问题频频发生?经过反思,大家认为,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很多,但根子还是出在环保工作为谁管、靠谁管、怎么管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。过去我们在为谁管的问题上,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,但靠谁管、怎么管,从实际工作来看,我们的认识是不到位的,不自觉的,没有实践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个认识论、方法论,并以此统领环境治理的一切工作。通过学习,我们逐步加深了对“贴心环保”的思考,提高了认识。××提出的“贴心环保”为我们做好今后的环境治理工作指点了迷津,指明了方向。 3 V$ w' M0 Q+ _: f% M0 u* d3 P
3 q7 Q( v9 f. X2 @- |9 @9 d' l“例2”是某部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汇报会上的讲话稿。这部分的写作主题实际上是“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”,也就是为什么要开展“贴心环保”活动。本文突破了一贯的正面提要求的写作套路,而是拓展视野,先初步阐明“贴心环保”这一新提法的认识和意义;接着联系近年来的工作,列举了很多材料,对环保工作“付出很多,收效却小”的不良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彻底的反思,最终指明“靠谁管,怎么管落实不力”这一主要症结,从而水到渠成地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原因,产生了较为强烈的理论力量。通篇来看,文章是按“什么是‘贴心环保’——为什么要开展‘贴心环保’”的思路来构思的,最后捧出了“真经”—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。 % b4 p$ a+ Z+ v1 A
1 i, H- `4 J' i4 g$ N6 t
2 O( V/ O! Z1 O' }/ E
2 ?1 Q: d% r) j. J3 b+ s' y% H“例4”的语言表达一气呵成,十分精彩。一是在结构上层层渲染,环环相扣。文章开篇起意,突出主题“零容忍”。而开篇把“零容忍”写得九曲回旋,曲折有致。“零容忍——关键是抓早抓小——容忍了早,容忍了小,对个人……对组织……——‘小洞不补’——‘小意思’——‘算小账’”,这样的安排不仅使文章的思想表达层层推进,逻辑上也十分严密,一环带出一环,表达上十分致密。二是在语言上明白如话,浓墨重彩。文章用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方言口语,如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“有了初一,就有十五”;守住“第一次”,顶住“第一关”;多咬咬耳朵、拉拉袖子、打打招呼,不让小事拖大、大事拖“炸”;以及一连串的问句等,层层加重文意,使文章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,其中方法值得我们细细玩味,慢慢推敲。 & J: O- E9 m' i
( n8 O- g, K/ O" d# r8 K
(文/房立洲 , Q7 I ]5 A/ m- Y" b$ ]
欢迎订购拙作《公文写作百法例讲》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