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旨,就是用意和目的;观点,就是主张或见解。任何一篇公文都有行文目的,而实用性又是公文的基本属性,所以说公文必有主旨,必有其用意和目的,这是容易共同接受的。有的研究者提出:篇幅较长的公文,如报告、决议、通报或专题工作会议纪要以及工作总结、调查报告等,有观点,这是不言而喻的;甚至有若干观点和基本观点,这也不难理解。, n4 ?: G1 H- Y& @, {
观点之于公文,直露文中也罢,显示在依据、版面也罢,但都是明确的。即使是只有一句话的报送性报告,既然是“复式(连体)”文件,就有后面要报送的材料和附件,也就有“见解”;是上级领导,需要审阅,按照有关规定必须报送上去,这就显示出“主张”了。所以,公文无论长短,观点必须明确,主旨应当鲜明突出。
" N. ~2 M" n8 E4 v) Z2 V& \ 公文的主旨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行文目的和用意。有主旨,必有观点。主旨越鲜明突出,观点越清楚明确。4 k! W/ v4 R3 A2 O+ D
# @: \: C5 b2 ` (一)主旨是全文的“统帅”. ?* b% [ \5 I$ O7 Z+ J' O
在材料充实、情况确实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,必然表现在发文目的和用意上,这就是主旨。古人说“意犹帅也”。这个“意”,就是主旨和观点。主旨在公文构思中起着“统帅”作用。主旨决定了材料的取舍、详略,主旨决定了结构的划分与顺序,主旨决定了标题的拟写。
! y3 [$ Y! w) C: k8 C3 w$ j' K) f3 c (二)主旨应具备的条件
2 r& H. q- B' q 根据《办法》的要求,主旨应具备三个条件:
; `$ m" B1 R/ T/ o 正确 主旨要符合上情(路线、方针和法律、法规,政策、规定和上级精神、领导意图),符合下情(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)。9 P' U8 @3 I1 b7 ]( h$ F
集中 一件公文只能有一个主旨;即使篇幅较长的公文,文中有若干观点,也要集中概括成一个基本观点。意多乱文不可取,篇幅再长,也要“目标始终如一,方寸丝毫不乱”。一文一旨,观点明确。+ X9 i5 |! C6 ~" _0 H% V
) s7 |4 }( g% g" z 鲜明 主旨要直陈文中,显露于外;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,神骨如一。
8 S' ?2 P1 V# j: F
5 K0 d6 Y* T# l2 b. d4 L 理论观点是文章的命脉,它是文章生命所系,价值所关。因此,必须切实注意材料的思想性和观点的正确性。只有从理论和全局的高度,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提炼出鲜明的观点,文章才有方向、有深度,指导性才强,才有生命力。而深邃透彻的观点、闪光发亮的思想来自在掌握客观事物之后的深入思考。常言:“道得人人意中语,千回百折费寻思”。所以,在写文章之前,必须静观默察,烂熟于心,凝神结想,深思熟虑,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、材料变成系统的语言,把系统的语言变成书面文字。! h2 ^) [ ]! T) {6 T. `6 b" N
要想做到观点明确,还要考虑确立的主旨力求深刻,就是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,有特色,有新意。这就要求从认识上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,从写法上区别清楚不同文种的不同特点与要求:工作总结重在对自身实践的理性认识,措施、作法,经验、问题,都是重点;请准性请示重在理由合理而充分,要求恰如其份;情况报告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、规律,显示发展趋势和新的动向;而会议纪要的着重点则在于指导思想正确,任务要求明确,政策措施有力、可行。这对于主旨深化、观点明确、突出都是十分必要的。陈馨贤
! p4 `7 Q$ S$ O8 D1 p5 V
- }& ]0 f) L' c4 K$ p9 {
' Q Q" u" x0 ?& S2 `) v) F: i, m, `( D$ f3 b# R8 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