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年,交过不少当过秘书的朋友,说起写材料,大家一肚子话往外倒。4 N& n3 R a0 [( f2 k
/ a: d$ c* |4 o+ g" D+ g4 C8 c; A/ U
他们侍候过的书记我也都接触过。印象中,赵书记最有能力。人极有思想,善于思考,笔头子也行,侍候这样的书记,应该很难吧?钱书记应该排第二。他能力挺强,也挺有思路,文字上倒没听说过怎么厉害,侍候这样的领导,难度应该排第二吧。孙书记实干能力一般,或者说较差,但文字功底绝对厉害,理论根底深,他又是搞文字的出身,侍候他,困难也应该不少吧?李书记水平最一般,工作能力不算强,文字更是不行,侍候他,应该最容易吧?
2 Y1 i" y' o" y& `, D, m8 k! i
6 X! b- C% j. P! j 侍候领导,怕领导懂业务,不好糊弄,这是一般人的想法,这天,当我们一帮人和秘书朋友们说起时,他们却直摇头,连说:"恰恰相反,李书记的材料最难写,那几位书记的材料倒好写。"我们一时愣住,不解地看着他们。
% r/ c3 h3 F3 n% s" ~
* M( M% T: m* F; D2 k 干了多年秘书的老周笑了,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故事。7 f2 F! b! |( L. A1 s
5 k9 A" U. h! t. I/ t
"赵书记的材料最好写,这个你们不理解吧?"老周说道,"你们一定觉得赵书记能力最强,写材料难以过关是吧?其实你们不知道,赵书记这人的不少材料都是自己写的,跟他干,我们可省心了。赵书记白天一般在下面跑,晚上回家,就琢磨问题。不少干部到他家去请示工作,常看他包着被子写材料。他什么思路都清楚,我们至多把他的文字稍加修饰一下就行了,你们说,给他写材料好不好干?"6 R/ ]7 @) T& A. y5 L% P
, y' [8 c$ U- W# A( {, r 我们都赞同地点头。* r8 p' Y7 I3 z8 e3 w( J% h$ i. c
# j( ?9 t2 M; L
"钱书记的材料也好写。"老周喝口茶接着说道,"钱书记思路也很清楚。每到年底了,或有什么会议工开了,我们跑去请示:钱书记,您看这材料要把握个什么思想呢?钱书记就一五一十地交待一番,我们记下他的思想要点,回来写一写再送给他。他看看材料,觉得还可以,就发到会上讨论。他的材料一般倒不大用改,一般发下讨论时,他常常说,这是秘书搞的本次会议的材料,我看了,写的不错,你们再看一下,提提意见。大家一看书记都觉得不错,谁还再去提意见?材料也就过关了。"3 b7 O; h' [4 t6 j
- ]0 h& O0 Y6 I
我们听了,会心一笑。想想钱书记的音容笑貌,心时有些黯然。他是个好人,早些年调上去当大官了,结果患病早早地去世了,真是可惜。& G( g+ E* o j7 X
. m6 H% k" P! _! @. R* m) N 老周笑嘻嘻地看着我们,又接着往下说:"孙书记的材料也好写。"& u9 A( J, w* H2 c" t
! U6 X) o* b( h 有人打断他的话:"孙书记的文字那么厉害,怎么好过关?"& N3 h* @' _7 b& p) t& Z* I
7 [1 y8 N2 h, z8 D" s( D 老周笑道:"孙书记这人材料写得确实厉害。他是搞材料的出身,原来是给上级领导当秘书的,我们的材料怎么能跟他相比?不过,他有个好处,给他写材料,我们一般是先根据他的思路,先写个初稿交给他。他一般不会麻烦我们,发现哪儿不好,自己直接动手修改了,我们只需把他修改完的材料拿来重新整理一下就可以了。"
2 E: p" U# O( }( n9 \
& B$ t! f7 r. J1 j& W 众人吁了一口气,纷纷点头。孙书记的材料确实厉害,有一年,孙书记主持召开一次会议,有许多记者参加,其实中央级新闻单位的名记者就来了一批,采访时,孙书记侃侃而谈,思想丰富,理论精到,引来名记者们一阵喝彩。他也在几年前调到上级单位工作去了。/ a- u9 O- c+ |) Y. Z \
" F: D6 H2 K7 o8 l' @! D9 V 我们都等着老周说李书记。李书记……给他写材料会有什么难度呢?老周笑了,呆一会儿,说道:"给李书记写材料,难在搞不清他的思路。"
) k& { P' c/ \" V8 k
- B5 P7 L/ M/ f( ?* e 老周说道:"比如说到年底了,要准备工作报告,我们跑到李书记那儿,问他,李书记,到年底了,要准备材料了,您看,这材料要注意什么?把握个什么思想?李书记就说,啊,你们自己看着写吧。自己看着写,怎么写?我们难得受不了,只好找车,挨个乡镇跑,下去搞调查研究,调查差不多了,回来写一份材料交上去。李书记看看材料,什么也不说,只在上面批几个字:请周主任再斟酌斟酌。斟酌?斟酌什么?我可就害了愁,只好拿起来再改一次。不能不改啊,可我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,只好把原先的顺序调整调整,再次上去。李书记看了,再在上面批几个字:第二段再斟酌斟酌,又发回来。我一看,哦,第二段有问题,别的可以了,心里就一松,赶紧把第二段再想法重新修改修改,再交上去。哪想到,李书记看了,又在上面批几个字:第三段再斟酌斟酌。再发下来。我一看啊,头老大,天!原来以为没有问题了,原来第三段也有问题啊!只好又把第三段再调整一下,再交上去。"+ ]6 w7 ?$ Z9 V$ i/ L; s$ L- l' L
& q3 a" w5 r4 T 我们听着老周的话,个个忍不住笑。可以相象得出老周那急得抓耳搔腮的样子。老周叹道:"就这样,改来改去,改到最后,我还是不知道李书记到底是什么意思,到底他对哪儿不满意。李书记平时爱下乡,他下乡不喜欢搞得一大群人跟着,可是不跟他下去我们又无法了解他的思想啊!我只好跟他提,李书记,您看您以后下乡能不能带上我们?他笑笑说,好啊!回头下乡时就叫道,小周,来,咱们下乡看看。可是没几次,他又独自下乡去了。我干叫苦,没办法。"
9 h: j# l0 \# |: H V& U; l- x# M5 D* _, ~) n* ~
我们听了,一时无话可说。看来,要当好秘书,还真不容易啊!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去当秘书,受这份苦。象我这样的蠢人,根本不适合在复杂的仕途中混的。据说清朝的官员都有个做官秘诀,不点头,不摇头,多磕头,少说话。由此也培养出一批昏官。一个阶段以来,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混日子不作为的干部,好在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得到改变,高官问责制的出现,威胁着那些不作为的官中的宝座。越来越多的官员认识到,当官,还得为民作主,多做些实际工作。只玩权术不干实事的人,势必要被淘汰。想到这些,我们心里不禁感到欣慰。作者:刘柴烧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