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在讲到自己写作时说:“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字,仍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”。
0 A6 J6 y$ }! r6 U2 D6 F: t 有一次他对拉法格说:“我宁愿把自己的手稿烧掉,也不愿意将半生半熟的文稿遗留于身后”。
. x6 Z: a. X' @4 `* {% |+ Y9 R 前苏联作家爱伦堡说:“我无论多少次重看我的作品,总能发现有可删掉的东西,所以我劝写作的人们,叙述自己的思想要象打电报一样,每个字都要付钱”。1 M4 a( H3 O' {# D6 k/ R
苏联文学家果戈里给自己规定,每写一篇稿要修改八次。他说:“我自己的稿子要修改八次的。只要经过八次的亲自修改之后,工作才算圆满地完成,才能达到创造的意义”。5 y1 d5 I* }0 @$ N, X
鲁迅说:“写完后至少看两遍,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、句、段删去,毫不可惜。宁可将写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,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”。, {% [ x& `5 a1 _6 }1 u% I( v y- j! {6 L
毛主席在《反对党八股》中说:“现在的事情,问题很复杂,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。鲁迅说‘至少看两遍’,至多呢?他没有说,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、,认真地加以修改,然后发表”。
3 [2 D2 S9 O5 }! \- U6 N 邓小平在谈到《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起草过程时说,中央是花了很大精力的。“这个文件差不多起草了一年多了,经过不晓得多少稿。1980年10月四千人讨论,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,在四千人讨论的基础上,又进行修改,反复多次。起草的有三十几位同志,下了苦功夫,现在拿出这么一个稿子来”。
/ ]) v9 w8 d& Q: o, D+ O 柳青说:“作品就是作家向人民交的答卷。人民的作家不应该向人民交草稿,应把最好的答卷交给人民”。1 }' Z6 Z$ | c$ H8 R( [$ O' p: }, J
叶圣陶说:“我觉得,文章写好了,最好是放一放,不要急于发表”。他还说:“修改文章不是雕虫小技,其实就是修改思想,要它想得更正确,更完美。想对了,写好了,才可以一字不易”。8 T% h. M0 |- P. Q r
韩素音说:“往往写半个小时,修改要三、四个小时。我写一篇散文,往往放在那儿,过一个时候再拿出来看一看,加以修改”。“打字快,那是初稿,但是,修改就慢了。至少要修改四次,多者四十次”。, d i! B. Y2 ]' H2 P8 x
谢觉哉说:“文章要修改,重要的文章要多次改,改一次要好一次”。他还说:“改,比写常还要费时间,费力。但费的时与力是值得的,不经过该,写的能力就提不高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