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A* o% h* n a) d7 k 一是喝酒能在人格平等化前提下拉拢关系,便于工作开展。在基层,比如乡镇,干部既代表党的利益,又代表百姓的利益,但是两者利益很难协调的时候,怎么办?你对老百姓讲了很多道理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费尽口舌,但老百姓就是不买帐,你怎么办?记得孙立平教授曾提到华北征粮工作中的语言策略,但是这些有失效的时候。×局长讲了个例子,材夜思某区城市拆迁时候,遇见几个钉子户,无论怎么做工作,就是不配合。某单位分管的老总一次在和这些钉子户谈半天谈不拢的情况下,就提议,“那我们就喝酒吧,谁喝赢了就听谁的!”一般而言,政府面对居民总是强势群体,政府完全可以用暴力手段解决。但这位老总回避自己的强势地位,避免问题的激化,提出喝酒解决。结果钉子户就同意了。×局长分析了喝酒的好处,因为这个时候你拼的是自己的实力,不是你的身份,也不是地位,大家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。在这种情况下的输赢,自然没有话说。结果老总喝赢了,拆迁问题解决。在座的材夜思×××也提到他在××县当常务副县长时候,为了300亩土地拆迁,和一个人喝酒,“其实他不听我的,我完全可以整他一下,但是我没有这样做,我和他约好拼酒量,谁酒量大就听谁。”×说,“我这个人最大酒量是6瓶啤酒,结果我到最后不行了,我就叫了办公室秘书,叫他代替我上。”也就是说,×××处长补充说,“很多工作当你用理性的方式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,你只能用酒这种非理性的方式进行。” ! J, P" P+ B( M1 y3 v & a. L' H2 v; j/ n+ h! C ×局长接着举了第二个例子,“我在乡镇工作队的时候,要问老百姓收2块钱的路费,村里有一个70岁的老头,是鳏夫,就是不交,我去了好几次,就是说不动,到最后,我没有办法,就说,钱我来替您出,但是,你得承认钱是你自己交的,不要说我给你的,否则,